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年12月23日在区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陈宝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隆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七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强化人大、政协和社会的广泛监督,满怀激情、创新发展,咬定目标、负重奋进,开创了兴隆台区发展的崭新局面。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54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26亿元,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4亿元,增长3%,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6.6亿元,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预计分别实现2.5亿美元和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33600元。城区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项目建设再创佳绩。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核心”的理念,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1项,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9项,续建项目62项。目前已有25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运营。一年来,我们强化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常态化,强力推进“五个一批”,注重要素保障,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问题,全区呈现出万众一心抓项目的强大合力。万达城市广场、天山海世界旅游综合体、德摩叉车制造等项目的引进为我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发优势。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1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2亿元,增长18%。
集群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明晰了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石油加工及润滑油生产两大工业产业集群定位。一批项目抓紧实施,北沥40万吨/年加氢尾油深加工、华润热电(一期)、海兴科技园(一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奥德燃气装备园、鑫田新型塑料管材管件、禹王3万吨/年聚酯无纺布等23个项目抓紧建设。预计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20%;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5亿元,增长13%。总投资10亿元的长城钻探总部基地建成运营,成为我区“退二进三”的示范园区。公共研发、公共检测、中小企业服务、出口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6家企业通过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投入科技资金2000万元,推进了24项新技术的研发,3家企业成为我省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我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服务业不断壮大。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58项。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88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38亿元,增长13%。
中央商务区带动作用更加显现,东部商贸商务集聚区加快形成。中央商务区商业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以兴隆大厦为代表的传统商业企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大商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运营状况稳步提升;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馆、科来华国际建材博览中心投入运营;利港、华联、东方银座等商业综合体,锦联·经典汇特色商街加快建设;万达城市广场、天山海世界旅游综合体等6个项目规划设计。水游城假日酒店建成运营,新宇保利酒店、东方银座铂尔曼酒店即将开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楼宇经济迈出可喜步伐。针对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设想并实施,出台了鼓励政策。提供水游城写字楼作为总部基地先行试点,已有11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一批承载楼宇经济的写字楼项目正在规划实施。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创意艺术梦工厂”即将建成,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文化综合体项目主体完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会展业日趋成熟,利用辽河美术馆成功举办各类展览20余次,展会成交额达3.5亿元。影视院线快速发展,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影院已达8家。“东部文化商圈”初具雏形,文化产业朝着打造文化旅游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城市建设再上台阶。完成了51个城市建设项目。盘宇街、友谊街等6条道路实现通车,新通车里程25公里;投资2000余万元,对西二路、云汇路等45条街路进行了维修提标。全区新增绿地21万平方米,绿化植物3万株。投资500余万元对螃蟹沟进行了综合整治;启动了“水系”规划设计。“创城”实现常态化,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工程有力实施。全年共实施了25项民生项目。
——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兴隆中学异地选址新建规划完成,二小扩建已经开工,八小整合推进顺利。油田一高康桥校区主体完工,广东富盈集团盘锦光正实验学校启动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实名制就业2343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了10个社区家政服务站,鼓励、支持妇女就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业空间更加优化。就业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社会保障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筹资基金由人均290元提高到350元。投入436万元对全区2969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 9084名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提标。新建了10个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000余万元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残障人群保障得到加强。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投入3700万元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1659万元。投入240万元进行水稻种植保险。
——老旧小区改造取得实效。投入1000余万元对鹤乡、园丁、兴顺、丰裕等4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回迁安置进展顺利。“辽河佳苑”一期2210套回迁楼即将竣工,“兴隆新城”300套公租房、200套廉租房和1284套农垦职工保障房主体完工。全年回迁安置3247户,回迁居民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主动接受各种调研视察;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广泛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3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5件,办理市民投诉1900余件,办复率均为100%。基层政权建设取得实效,完成了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对13个社区服务站和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改造;三次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共发放补贴资金1800万元。普法工作广泛开展,全民法治意识增强。社会管理提档升级。
油地融合全面深化。秉承“两个服务”的建区宗旨,尽最大努力为油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建立了定期联系协调机制,解决涉及油区生产、职工诉求等十几个问题。为25家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运营、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各方面问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搭建油区子女就业平台,推荐油区子女就业816人。油区各职能部门为我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油地“一家亲”氛围更加浓厚。
改革创新逐渐深入。承接了273项市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并运行良好;启动建设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高新区机制改革,实施了绩效与收入挂钩的薪酬制度。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服务机制,部分市政设施管理和公共绿化养护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试点。招商引资、城市管理、机关事务等改革创新均迈出可喜步伐。
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其他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步。各垂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支持了全区各项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坚持区委统领全局的核心地位,合力合拍,同心同德,同行同向,唱响打造科学发展升级版的主旋律;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增强共识,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把兴隆台区置于全省的大格局中思考谋划,坚持全省城区经济第一方阵不动摇;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把发展思路转化为实际套路,坚持“母城”、“油城”定位,突出“临港沿海依河”特点,优化空间布局,做实“四个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项目支撑发展,围绕项目抓经济,围绕项目抓环境,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项目抓民生,突出了项目的绝对引领作用;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增强问题意识,敢于走进矛盾、直面问题,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高度关注改善民生;
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夙夜在公,真抓实干,工作中只要结果、不看过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辽河油区鼎力协助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历任政府努力积淀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勇于实践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兴隆台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我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产业项目引进未实现突破,集群建设尚需加强;服务业体系不够完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要素制约更加突出,发展成本越来越高;改革创新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多元多发,社会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创新任务艰巨,跨越发展使命光荣,打造科学发展升级版的主旋律将在全区唱响。分析形势,我们深刻感受到压力和责任,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我区面临爬坡过坎,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前列面临挑战,时不我待。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资源型城市转型将带来释放优势的利好机遇;我区厚重的发展积淀,区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理清的发展思路,谋划的发展定位,确定的发展目标,让我们信心百倍;全区广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只要我们把握机遇、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1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的部署,以升级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做实产业集群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稳中求进,进中求优”,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等全面升级,为打造科学发展升级版,建设实力兴隆、魅力兴隆、幸福兴隆而努力奋斗。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
围绕上述目标,要突出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加强项目建设支撑科学发展升级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税、抓民生的理念,按照“抓大、抓强、抓新”的目标定位,力促“大项目、小巨人项目和楼宇经济项目”实现突破。实施“两步走”策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对一接洽推进、招商选资;树立“商家就在身边”的意识,挖掘内部存量资源,促进本土企业扩产改造、合资合作、做大作强。
集中精力狠抓“五个一批”
引进落地一批。紧紧围绕四大产业集群,瞄准重点区域,创新招商理念,开展攻坚招商,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开工新建一批。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开工的各种瓶颈问题,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
投产运营一批。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全年投产运营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全年洽谈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提升改造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
突出重点抓好要素保障
做好资金保障。加强财税征管,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实现应收尽收。协助企业融资,全年新增域内贷款18亿元。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向上争取专项资金2亿元以上。
保证土地供应。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全年争取规划用地批次指标1000亩,完成增减挂钩周转指标1500亩。改造棚户区、城中(边)村整理土地1000亩。清查、整治未利用土地及低效用地,深入挖掘潜力、盘活土地存量。
做好人才和人力资源引进。落实人力资源引进政策。发挥山海源人力资源公司作用,为企业引进人才和劳动力;开展高端经理人培训,为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政府引导性建设蓝领公寓,鼓励企业自建蓝领公寓,为稳定就业提供保障。
(二)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推动科学发展升级
坚定“工业强区,工业是安身立命之本”理念,工业重大项目引进要实现突破,工业集群建设要实现突破,企业提升改造要实现突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推动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扩大总量。天山工业地产、波鸿汽车零部件铸锻及机械加工、德摩叉车、陕汽与金玺合作等项目要全面开工,切实形成龙头带动、规模集聚的发展效应。
推动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增量。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海兴科技、鑫田管业、兰州金洋等16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投产,成为工业发展的新支撑。
推动一批企业做大作强,夯实存量。完善企业运营监控体系,高度关注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帮助企业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协作,推进北沥、晨宇、天意等10家企业扩产改造、合资合作。鼓励企业海外并购。推动飞马汽配盘活转产。
推动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孵化一批小巨人企业。争取科技扶持资金3000万元以上,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0项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企业研发中心2家。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完成两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项,完善路网、给排水、供热、供燃气等配套设施;完成中华路、公园街园区段的美化工程,提升园区形象。启动“三污”建设。
(三)加快服务业转型提升带动科学发展升级
树立“发展服务业就是经营城市”理念,加速服务业转型升级,让服务业改变城市、改变生活。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中央商务区建设要有新提升。编制完成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七个一”工程全面实施。商务区要扩大规模,丰富业态,提升形象。实施重点项目6项,推动万达城市广场、士林不夜城和苏宁广场二期、佳兆业中心二期、利港商业综合体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科来华城市广场温州城项目竣工运营。支持大商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兴隆大厦等企业发展壮大;启动佳兆业万豪、利港喜来登、苏宁君悦等酒店建设;培育夜经济、儿童经济、健康经济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对周边城市的宣传,吸引一小时经济圈消费,扩大商务区辐射能力。2014年,中央商务区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260亿元。
东部商贸商务集聚区建设要有新进展。完成6平方公里的东部商贸商务集聚区总体规划,启动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重点项目7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验式消费等项目,东部CBD金融商业街要有实质性进展,天山海世界旅游综合体要有形象进度;东方银座、华联、锦联·经典汇等项目确保年内竣工运营,东部商贸商务集聚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楼宇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完善政策,组建专业招商机构,支持丰富楼宇经济业态,鼓励企业建设写字楼。全年引进企业30家以上,楼宇经济初具规模。
文化产业发展要有新举措。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四大产业之一重点谋划,加快形成“东部文化商圈”。加大财政投入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综合体三期全面建成运营,“创意艺术梦工厂”投入使用,引进文化产业项目30家以上。辽河美术馆要争取实现依托国家级文化单位,走向更高层次。办好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港澳台地区作品展。
旅游业发展要有新作为。把“东部文化商圈”按照打造成新的旅游景区来大手笔谋划,丰富盘锦的旅游资源,形成聚人气、集财气、树形象、传口碑的浓厚氛围。要把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鼎翔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乡村农业观光旅游资源与东部文化商圈艺术赏鉴文化旅游资源和即将建设的海世界旅游综合体有机结合,形成旅游产业链条,把游客留在兴隆台区,用旅游拉动消费。做好旅游服务,使商贸流通、休闲娱乐、酒店餐饮更加活跃。
房地产业发展要有新思维。深入研究我区房地产业发展态势与方向,引导房地产向旅游、教育、养老、工业地产等方向转型。要促进投资、扩大销售,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平稳、差异化发展。
(四)加强城市建设保障科学发展升级
实施城建项目22项,打造城市形象的提升工程。
完善规划,拓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在《兴隆台区总体规划》基础上,完善《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启动编制《鼎翔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乡村设施农业观光区建设规划》、《东部文化商圈总体规划》。推进市政府计划的38条市政道路建设进展,完成盛市街、香稻路等4条道路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做大做强产业为依托,以产业的集约化、集聚化支撑城乡一体化。
丰富功能,提升形象。建设“一街一带一景七园”。完成友谊街(青年路—双兴路)北侧景观绿化、螃蟹沟沿岸风光带建设,围绕文化综合体建设特色景观区;新建三座小型森林公园,推动揽圣湖公园竣工开放,启动六零河畔湿地公园、锦联·汇湿地公园和东部郊野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水韵兴隆”工程,高标准完成城市水系规划设计,做好“水”文章,深入研究引水、连水、扩水、留水、净水等项目规划设计并逐步实施,加大螃蟹沟、六零河水系综合整治力度。
强化管理,增强品位。我们已经积淀了增强城市品位的基础,要用居民素质提高增强品位,要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增强品位,要用丰富服务业业态增强品位。加大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把增强城市品位变成居民的自觉行动。要建立长效机制抓“创城”,向一切不文明行为宣战,管建并举、标本兼治,突出“建”的引领、增强“管”的意识、注重“罚”的效力,促进行为习惯养成。要严把服务业项目准入关,今后引进的服务业项目都要有品质、上档次,使兴隆台区真正向现代化文明城市迈进。
(五)创新社会治理引领科学发展升级
实施社会建设项目19项,打造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工程。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两管委会两中心”建设全面加强。高新区管委会强化区域管理职能,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高起点组建到位;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成运转,一切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全部进入中心,为企业、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全域推广使用市民“一卡通”,逐步建设数字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首位度。
注重充实基层。下放权限,夯实基础,强化街道办事处职能,突出基层地位,探索建立街道一级财政体制试点。完成渤海、创新2个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及25个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站建设、改造,逐步健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完成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强化涉农街道村委会自治组织建设,开展“村改居”工作试点。强化“城管进社区(村)”。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效能化、现代化。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础工作,建成惠宾派出所。组建街道司法所,加强法律援助;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建立10个法治文化示范社区。完善信访制度,力促问题解决,重点攻克一批棘手复杂的信访积案。减少社会对抗,维护公平正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六)改善发展民生体现科学发展升级
实施重点民生项目39项,打造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教育强区。兴隆中学异地新建、二小扩建、八小整合全面完成,油田一高康桥校区、光正实验学校建成招生。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巩固新农合成果,将人均筹资标准由350元提高到400元。创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完成21所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作用,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措施。全年实名制就业15000人;培养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000人。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制度,按政策完成城乡低保的提标扩面。加快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完成福利院扩建工程;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发展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实施残障关爱项目5个,深度关爱残障群体。
加大老旧区域改造力度。完成商西区域兴三街、兴四街、西二路以及商东区域兴四街和丰裕、坤隆等21个社区小街小巷路灯建设。完成团结、科技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对鹤乡小区彻底改造整治,恢复完善物业管理。对市民投诉集中、问题严重的弃管楼进行市政设施维修。提标改造松江路等3条街路,维修55条主次道路。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组织好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完成裴家村、李家村居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完成500户农垦职工危房和2000个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做好回迁安置工作。“辽河佳苑”一期全面建成,“兴隆新城”一期具备入住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500户。全年回迁安置居民3000户,保障回迁居民的切身利益。
(七)提高服务油区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升级
坚定“油城”定位,强化“油城”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油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最大限度为油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地方发展、油区建设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通报制度;油田矿区物业和地方社区要资源共享,整体升级;推广振兴街道幸福社区的管理经验,实现矿区服务和社区服务一体化;提供园区平台,创造发展空间,支持多种经营企业合资合作、转型升级;推进城内油区企业“退二进三”;积极推进外围矿区职工迁回主城区;努力为油区子女创造就业条件;积极探索油地共建文明城市,为油地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八)深化改革创新助推科学发展升级
改革创新是不竭动力,我们要按照市场规律,大胆革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系统梳理市政府下放的权限,重新设计审批管理流程和制度,全面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打造政府职能转变示范区。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凡是可以通过市场实现的公共服务全部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完成。
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凡是市级下放的、区里原有的涉及高新区的权限,都要下放给高新区,激发高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创新招商机制,组建社会化招商队伍。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物业管理全面市场化。高新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行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机关绩效考核,突出责任落实,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科学发展升级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施政能力。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落实能力。执行和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政府各级干部都要主动自觉深入到困难多、矛盾集中的地方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怵难、不避责,有激情、敢担当,主动作为、带头实干,增强完不成任务的羞怯感、干不成事的自责心,推进政府整体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坚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转变职能关键在效率、在服务,政府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实实在在为广大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主动深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以主动、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廉洁从政,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健全制度,严肃纪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各位代表,兴隆台区正处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兴隆兴衰,我的责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创造新的业绩,不辱使命,奋发有为,为打造全区科学发展升级版,建设实力兴隆、幸福兴隆、魅力兴隆而不懈奋斗!